撫順琥珀
時間:2017-03-09 來源:國家地理標志網(wǎng)
撫順琥珀出產(chǎn)于中國遼寧撫順西露天煤礦,由新生代古近紀(老第三紀)柏科樹脂經(jīng)沉積、聚合等一系列地質(zhì)活動形成的有機和無機混合物。是聞名世界的有機寶石,距今約5000多萬年。
撫順是世界琥珀的重要產(chǎn)區(qū),也是中國寶石級琥珀和昆蟲琥珀的唯一產(chǎn)區(qū)。撫順琥珀以“色彩豐富低調(diào)、光澤明亮柔和、質(zhì)地細膩溫潤”聞名于世,是世界上較為珍貴的琥珀品種。
當代詩人詠撫順琥珀的詩歌也有許多,范勇《七律詠撫順琥珀》組詩最具有代表性:“茯苓松液蘊藏深,萬世珍稀出法門。前日偶然得瑿珀,平生從此有情人。光澤柔潤映今古,色彩紛繁見偽真。晝夜溫馨不釋手,原知蚊蟻愿投身。”、“始新地覆極傾時,萬物沉積松柏脂。寒熱干濕凝潤壓,金明血瑿蠟花石。狂焚瑰寶愛惜晚,暴殄奇珍悔恨遲。我冀大師刀下儉,躬憐琥珀萬千值。”、《七律詠撫順昆蟲琥珀》:“蚊甲奮飛松柏間,生機亞熱樹參天。香脂滴落分毫秒,美貌沉埋千萬年。包裹瞬時失銳氣,聚合恒久見芳顏。身經(jīng)世紀成新寵,留住真身為教研。”、《七律詠撫順琥珀雕刻》:“混沌劈開見始新,凝眸度料佛一尊。因材施技刀痕淺,用色巧雕功力深。炒作經(jīng)年方論克,琢磨十載已逾噸。神閑心正終成器,此術當今無二人。”古今詩人對撫順琥珀的吟誦,賦予撫順琥珀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靈魂。
一百多年來,撫順琥珀一直沿襲著傳統(tǒng)的手工工藝制作,在不使用任何機械設備的條件下,琥珀藝人憑借著雙手和智慧,自制出一些微型的原始加工工具,雕刻出了享譽世界的琥珀工藝品。琥珀雕刻制作工藝全憑藝人的靈感和經(jīng)驗,就地取材、以料定稿、因材施技。琥珀雕刻分圓雕、浮雕兩種,圓雕為四面體,浮雕為三面體。其工藝流程為:選、切、定、鏟、搓、鉆、走、搶、磨、拋、清等,這些技法是幾代人不斷地摸索和實踐總結出的一整套獨有的傳統(tǒng)手工藝技法。
撫順琥珀工藝品分為琥珀雕件、琥珀首飾和琥珀內(nèi)畫三大系列。每一系列中又有多種不同款式,其造型設計、雕刻圖案、構思制作,融入了地方文化和民間工藝,堪稱是漢族傳統(tǒng)文化與民間藝術的結晶。撫順琥珀品種多樣,色彩繽紛,雕刻工藝精致高超,使撫順琥珀雕刻工藝品呈現(xiàn)出多姿多彩的迷人魅力。琥珀具有消痛鎮(zhèn)驚、冬暖夏涼的特點,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。制作的琥珀首飾,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,琥珀佛珠成為佛家七寶之一。早在20世紀之初,撫順琥珀雕刻品就同撫順煤精雕刻一道,遠銷日本、東南亞以及世界各地。近幾年來,隨著全球“琥珀熱”的升溫,撫順琥珀工藝品愈加走俏,價逾黃金,成為爭相選購的珍品,價格亦連年跳躍式地攀升。
撫順琥珀工藝有著鮮明的漢族傳統(tǒng)文化特征,具有很高的工藝價值、鑒賞價值、使用價值和收藏價值,是撫順地域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之一。2008年被省政府確定為遼寧省第三批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項目。2014年被列入國務院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名錄。國家質(zhì)檢總局2014年第96號公告批準撫順琥珀正式成為地理標志產(chǎn)品保護產(chǎn)品。